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552章 朕终究还是妇人之仁了!(求订阅)

    “父皇你也被蛊惑了!”

    他已经把自己想说的全说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但兄长对人心了解的太少。”

    “眼前的困境,其实都很虚浮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随着一些人的推波助澜,让其他人不由的跟着参与其中,但只要事情迟迟没有下落,这些人定会心生不安,自然而然就开始萌生了退意。”

    “再则。”

    “秦律的威严何在?”

    “但兄长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。”

    嬴政心胸剧烈的起伏着,良久,才平静下来,冷声道:“朕知道了,朝堂一些人的确生有二心,只是朕并未多想,只以为他们是贪图权势,但你这番话,却是让朕惊醒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则都有从龙之功!”

    “尚还有挽回的余地。”

    “但就是靠着一步步裹挟,一步步诱惑,让越来越多的老好人,以及中立官员倒向自己,等到最终被彻底绑架和捆绑,这些官员清醒过来也为时已晚。”

    “但若是储君之位依旧悬于不绝,甚至父皇始终不愿表态,他们这么费力的做事,却得不到任何回应,心中多少会打退堂鼓,不愿再轻易卷入到储君之争。”

    嬴政面色难看至极,甚至手掌都在微微颤抖。

    “六地的官员,对秦律了解并不多,他们何以能用自己贫瘠的对秦律的了解,去治理好下面的民众?最终只是借着秦律之名,继续为自己敛财,大肆搜刮,最后反倒把恶名落到了朝廷头上。”

    “大秦一统天下之后,因为官吏的缺乏,大幅启用了原本六国的官吏,这些本为降将降官的人,未曾深入的学习过秦律,就直接官复了原职,这些官员会感激父皇吗?”

    “父皇一扫六合,横扫八荒,创立了大秦帝国。”

    秦落衡认真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他们是在一步步的动摇大秦的根基。”

    “因而想彻底处理此事。”

    “但朝臣也好,秦吏也罢,他们所为不过就一情绪,这种情绪,朝廷满足也好,不满足也罢,都由不得他们而定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想辩解。”

    “百官并非都是好人,也并非都是坏人,只是现在情绪裹挟,真伪难辨,以至做出了些错误的决断,因而在儿臣想来,让百官稍许冷静一下,或许更为适合。”

    “动摇法制的基础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若是没有猜错,这些朝臣大多都倾心于大兄长,之所以如此卖力,就是看重兄长日后为储君,他们定能因此事加官进爵,继而保证家族的繁荣昌盛。”

    “眼下父皇尚在,他们的动静还不明显,若是父皇出事,这些人只怕会彻底走到明面上,到时就真的要大厦将倾了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之所以这么卖力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我的确犯错了!”

    “朝堂定下的所谓暂缓之计,无疑在否定大秦官吏任选制。”

    “朝臣中一定有反对的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为大兄长,另一个则是我。”

    “才让一些人越发猖狂,而让秦律更难施行。”

    “在这种氛围下,伱能让多少人冷静?”

    闻言。

    “大秦的根已经被毁了!”

    “只怕他们自己其实都找不到太多合理理由,除了含糊其辞的称儿臣违背了律法,做了不法之事,僭越了法度,但这难道不是宗正应该处理的吗?关朝臣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甚至.”

    “儿臣斗胆,妄议一些事。”

    “从一开始就不该生出缓和之心,也不该做出任何退让,更不该想着维稳,大争之世结束,的确该休养生息,但若是根基不稳,一旦遇到风雨,或者蛀虫啃噬树根,大秦这一棵大树就很容易倒下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这次之所以动作如此浩大,也同样是有所图。”

    “父皇不可不察啊!”

    “天下想让大秦覆灭的又岂在少数?”

    “再这种环境下,提拔上来的官吏,又有几个是忠于职守的?”

    “儿臣认为父皇当初做错了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才一步步迈入到了别人设置好的陷阱中,进而做出了威逼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但大多数其实都保持的中立。”

    “但他们脑海中的印象,依旧是当年的模样。”

    “很少真正的深入过地方,更未曾深入的了解过‘贵族’,兄长是秉持着最朴素的仁义,想以此来让天下得治。”

    “世人大多唯利是图。”

    “就在一些人有意的引导下,一步步的被摧毁掉了。”

    “兄长是个仁善之人。”

    淡淡道:

    “冷静处理?如何冷静。”

    “听之任之!”

    嬴政脸上露出几分冷意,似乎对秦落衡的想法并不认同。

    “因而在儿臣看来。”

    “六国余孽也好,诸子百家也罢,他们传承的都是三代之政,大秦之新政,就他们而言,无异于是洪水猛兽,又岂会不想摧毁?朝堂的官员,他们的确是大秦的臣子,但旧时所学,依旧会影响到他们,或许他们自身并无这个想法。”

    一旦真到了那种地步。

    “只是我这次犯事太多,让很多中立不得不提前站队,以避免日后遭到冷落和排挤,这其实无可厚非。”

    “但这部分官员,却是没有想过,他们现在是在以秦律之名,在威胁朝廷,若是真让他们得逞了,秦律的最终解释之权,又会落到谁的手中?秦律跟朝廷若是发生了冲突,又以谁为准?”

    他双眼死死盯着秦落衡,似没有想到,这番话出自秦落衡之口,他在脑海中仔细的想了一下,如果真的按秦落衡所言发展,大秦的体制的确在日渐崩溃,秦律也越来越失去威信。

    “但父皇可曾想过,秦国一直以来的官吏任选,除引荐、举荐、自荐,大多都是出自学室,亦或者从高爵位中选出,因为这些人熟悉律法,了解秦律。”

    “等到日后再有同样的事发生,他们就可故技重施,因为有了这次的事,这就已经表明,群臣的情绪是能够抗衡朝廷的意志,而其他正直的官员也并不好说事,因为他们参与了这次的事,最终只能继续被裹挟。”

    “一些官员一味强调,为了‘天下太平’,为了‘靡不清净’,因而让朝廷为了维稳做出了很多退让,这未尝不是在动摇大秦的体制根本?”

    大秦也就到了分崩离析的时候。

    亦如当初,他还在骊山的竹楼一般,并非真的把始皇当父皇,而是把始皇依旧当成了昔日的秦长吏。

    秦落衡深吸口气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没错。”

    “朕从一开始就做错了。”

    “大秦新立,本该万象更新,岂能畏畏缩缩,举步不前?不用铁血树立威严,岂能让天下臣服,又岂能让万民甘于治理?”

    “朕终究还是妇人之仁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