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448章 教化不通,便兴杀伐!(求订阅)

    仅几十息。

    秦落衡便到了大堂。

    秦落衡跟往常一般,执礼道:“见过右庶长。”

    华阜却是不敢受。

    开口道:“十公子亲至,未能远迎,还请公子见谅,只是公子日理万机,有事大可派一二小吏差遣即可,何以要亲至?难道是华要在朝歌那边犯事了?”

    秦落衡摇头道:

    “右庶长莫要多心。”

    “华要在尚书司做的挺好,我对他并无任何意见。”

    “我此行非是为尚书司,而是为南海。”

    闻言。

    华阜暗松口气,而后也不禁蹙眉,疑惑道:“南海?南海近来又生了事端?”

    秦落衡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说道:“我昔日有一好友,出身楚地,而今为吴县县令,他给我来信,透露百越又开始大规模越境,而今已杀害秦人数百,他想让我上书,让陛下发兵南海。”

    “我对南海了解不多,因而想向右庶长请教一二。”

    “还请右庶长能知无不言。”

    华阜沉声道:

    “十公子相问,我又岂敢藏私?”

    “不过我对南海其实了解的并不多,主要也来自杨端和和羌瘣两人,而且这两年朝廷似淡化了南海争端,因而我对南海知晓的信息其实也很有限。”

    “因而若答复不上,还请十公子见谅。”

    秦落衡道:“右庶长能为我解惑,我已是心中感激,岂敢怪罪?我目下想知道,跟朝廷对峙的百越,他们是何来由?可有同化教化的可能性?”…

    华阜蹙眉。

    而后摇了摇头道:

    “公子有所不知,南海之民其实有两大类,一为当年南下越人,称为百越,二为南海原有诸族,向无定名,后也被称为越人,南下越人过往多聚闽中东海之滨,进入番禺、桂林、象地者并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上次征伐百越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南下越人的后代基本已归服。”

    “但番禺、桂林、象地等地的原住部族,却是始终都没有臣服朝廷,甚至屡屡叛乱,袭杀扰民之事,更是层出不穷,这些南海原住诸族,并无系统文字,无成法,以及过着几如蛮荒之族的木石渔猎、刀耕火种、尊崇巫师的生活,根本就没有教化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”

    “这些人喜好刺青,浑身上下刻满各种蛇虫,以及各种青面獠牙的图案,很难为世人所容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越人早已为野蛮杀戮侵蚀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第一次攻伐百越时,朝堂曾有过一次争议,便是主张越人行教化,让南海和平融入华夏文明,但最终却是被否决了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是武成侯出声驳斥的。”

    “武成侯道:‘楚国当年领南海数百年,始终未能使南海有效融入中国,这便足以说明,越人对中原并无敬畏之心,也根本没有融合之意,只是假借楚国之便利,大为壮大自身。’”

    “事实也的确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越人借楚国提供的各项技术,从最初的零散几个小部族,经过数百年发展,以至形成了如今占据数郡的大部族,若是继续放任,不消百年,南海诸族定将陷入野蛮纷争,亦如胡人匈奴一般。”

    “无论最终成与不成。”

    “南海都将成为大秦最为重大持久之内患。”

    “再想收复,也将无比艰难。”

    “不行文明。”

    “南海终将为患于华夏!”

    “甚至等到华夏式微,而南海强大,南海未必不会对华夏生出觊觎之心,到时野蛮北上,岂非要葬华夏文明于蛮荒?”

    “正是考虑到这些。”

    “加上当时头曼单于整合了匈奴,大军已有南下劫掠的迹象,为避免腹背受敌,亦为了永绝后患,朝廷这才毅然决然的发动了攻伐百越之战。”

    “一举摧毁了越人根基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在岭南新设了番禺、桂林、象地三郡。”

    “只不过后因士卒水土不服,加上粮草运送困难,及粮道被断,朝廷只能无奈退兵,继而才形成了现在的对峙局面,但越人大部早已覆灭,只剩些残余在苟延残喘。”

    “若朝廷再度举兵。”

    “定能一战定岭南,彻底夷灭越人!”

    “使南海永归华夏!”

    华阜掷地有声,眼中充满了战意,整个人亦如出鞘利刃,锋芒毕露,寒芒乍现。

    秦落衡并未回应。

    他如何不知华阜的心思。

    但岭南气候炎热,根本就不是老秦人短时能适应的,一旦染上瘟疫疟疾,又将死伤惨重,这岂非是在损自身根基,从而去达成所谓的开疆拓土?

    这又岂是秦落衡所愿?

    秦落衡蹙眉。

    而今教化不通,便只能兴杀伐!

    这时。

    华阜也察觉到了秦落衡的异样,不再轻易开口,而是好奇的看着秦落衡,似有些不解,秦落衡在忧虑什么。

    突然。

    秦落衡似想到了什么,猛的抬起头,问道:“敢问右庶长,百越数量几何?他们跟越人关系如何?可否为秦所用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