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288章 子襄的野望!(求订阅)

    “应收尽收只是暂时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诸位的想法,诸位追求的是上品无寒门,而这其实很容易解决,在儒家能够安身立命之后,定然会逐步提高入学资格,将底层的黔首彻底排除在外。”

    “眼下的确会形成不少寒门,但这些‘寒门’家中大多无藏书,仅靠私学教授的那点内容,又能明白多少道理?又凭什么能晋升到高位?”

    “这一切自在考量之中。”

    “方才我看了诸位的反应,诸位对开办私学并无太大意见,仅有的意见便是担心‘私学勃兴’,导致文化学术向底层扩散,彻底的下移于民间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其实也算是故意而为。”

    “秦廷一统天下以来,一直主导‘化私为公’,但要求却是格外的高,因而底层民众多有怨念,若是我儒家有教无类,定能在民间攒取大量的名声。”

    “左传有言:唯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。”

    “我儒家此举,却是在谋取名望,当年田氏代齐,正是靠着大斗出小斗进,一步步攒取到了民心,继而成功的鸠占鹊巢,我儒家却是可以依葫芦画瓢,借着底层民心,一步步取代法家。”

    “让天下成外法内儒!”

    “等我儒家真的成为天下显学,到时我儒家上可操控朝廷,下可影响天下治理,那时,无论天下是秦,还是其他,无一例外都要看我儒家脸色。”

    “眼下私学只是刚起步,还没有被朝廷发觉,但只要过了这段最危险的时间,我儒家的发展定将势不可挡,再也无人能阻止,就算后面被发现,但木已成舟,朝廷为之奈何?”

    “就算朝廷有心整治,但六国贵族尚存,土地兼并依旧横行,我儒家又在地方广结民心,到时稍微蛊惑一下,便能让地方生乱,朝廷只能将精力放到平乱上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又给了儒家发展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随着时间推移,我儒家只会愈发强盛。”

    “到时就算秦廷想针对,也当然不敢对我儒家再动手。”

    “我曾听闻上古时期,曾有巫觋跟三皇五帝共治天下,等到我儒家发展起来,未必不能重新当年之景,让我儒家跟皇帝共治天下,甚至是直接分庭抗礼。”

    夜已深。

    孔宅内的众人,却是不由瞠目。

    他们也是被子襄所言吓住了,他们以往就是有再大的胆子,也没想过跟皇帝共治天下,更没有想过跟皇帝分庭抗礼,子襄这番话,是让外人得知,用不了一刻钟,他们全都要人头落地。

    望着众人瞠目结舌,子襄眼中闪过一抹不屑。

    这的确是他的野心。

    他在博士学宫,并非整日无所事事,而是借着身份之便,去御史府借阅了不少书籍,其中不乏有上古流传下来的古籍,虽然很多都晦涩难懂,但他靠着各种书籍比对,也是多少有所心得。

    上古时期。

    巫觋自称能跟上天的仙神沟通,故而被很多人尊敬,而巫觋便借着民众的畏惧,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,甚至借着仙神之口一步步染指权力,直至实现了架空帝皇。

    而在上古巫觋最鼎盛时,更是直接凌驾于帝皇之上。

    他对此是深受启发。

    他儒家在这数百年间几经沉浮,面临过不知多少次的灭顶之灾。

    而今法家独大,他儒家越来越危险,在他看来,想要保全儒家,便只能学巫觋之法,借着民众的名望,一步步发展壮大,争夺本属于皇帝的‘器与名’,而等到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就算是皇帝也必须要忌惮。

    而发展到顶峰。

    他们也将如巫觋一般能换掉帝皇。

    虽然这个过程必定十分缓慢,可能需要上百年,甚至数百年、上千年,但在子襄看来,这是儒家必然要走的道路,唯有如此,儒家才能做到经久不衰,也才能始终屹立于华夏大地,亘古长存。

    现在天下已经一统。

    子襄早就看出,百家已到了末路。

    但他不愿见到儒家消亡,也不想看到儒家消亡,儒家不当是百家中的一家,而当是如巫觋一般的存在,巫觋自诩为仙神化身,而他儒家则是圣贤门徒。

    两者何其相像?

    巫觋能在上古年间,跟帝皇共治天下上千年,他儒家为何不能做到?巫觋自诩的仙神是假的,但他儒家尊崇的圣贤却是真的。

    他儒家不会当‘巫觋’第二。

    而是要超越巫觋!

    这是他第一次吐露自己的野心。

    士人盛会,秦落衡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社会,当时秦落衡是以天下未来的百年、千年计,而他的儒家大计,同样是百年、千年谋,他没有秦落衡那么立意高远,他目光所及,只有儒家。

    也唯有儒家!

    他是孔丘的八世孙。

    他唯一能做的,也唯一要做的,便是将先祖建立的儒家,继续传承下去,让先祖之学,继续在天下流传。

    这也是他此生唯一的志向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