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二十章 成长 下篇

    持续几天的开垦培训,让我们这群新兵伤痕累累,大不多数人,手上都磨出了水泡和血泡。写意的青春像是放飞的小鸟,逐渐远去,留下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扎实苦干。第五天中午倒下第一个中暑的,第七天又倒下一个,要不是有老兵的细心照料,和平时的分担更多的活,估计人数还不止于此。

    风沙天,下雨天,烈日天,就这样我们一遍一遍的开始在这片老兵前辈开垦的荒地上,承接着他(她)们的意志和精神,与天斗,与地斗,逐渐开始所谓的自我其乐无穷的时光。

    差不多一个月了吧,感觉过的无比漫长,好像来了几个月一样。稚嫩的脸蛋开始变得逐渐蜕变,慢慢的披上了一层淡淡的沧桑感。娇弱的身躯也被锤炼的渐渐挺拔,陌生的变的不陌生的人情,矫情变得不矫情的生活,都让我们逐渐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之中。

    就像那个被一排长专盯专防的有着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孙国伟,每次都带人偷偷趁着中午休息时候,跑到我们负责的地面上去帮着干我们那份活,然后中午饭都没有时间吃,只能边干边啃着干噎的窝窝头。这种体谅没有要求回报,没有任何显摆,只有默默的支持,让我们心里不但对人的表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也充满着感激和感动。

    和老兵一样,卸下工具,一群人奔跑到澡堂,在哪里欢愉的清理身体,体会她们那份我们之前所不理解的快乐,嬉闹中将一天的疲劳给挥散。每天的伙食虽然还就是只有白菜和土豆,每每都吃的很香,但凡看见点荤腥,也很老兵一样双眼泛光。晚上有夕阳的时候也像老兵一样,三两成群学会看免费的风景大片,来慰藉自己,来依托自己的思乡的情绪。

    环境造就人,人造就环境,我们在互相适应中,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,和老兵不一样的是,我们新兵开始在院墙的周围采集一些花种下,希望给这个边陲的军营抹上淡淡一层色彩。

    一个多月还不到的时间,我们就和老兵打成一片,得到很多关爱。也让我们真实感受她们的可爱一面和坚强的一面,我们来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带一些家里带来的零食。

    这一天正好是中秋前一天,大家在夕阳下感受着微风,一大群人有说有笑的,小丘因为被照顾的最多,在渐渐熟悉后,跑去将一包奶糖拿出来给大家分享。只是一包奶糖而已,但是在这里却是如同金子般珍贵,大家围上来,根据人数,拿着刀子切开每人分了一块。当糖入口中的时候,你可以看到老兵的脸上很多人都是闭着眼睛,或者眯着眼睛,那一小块奶糖就像是这个世界最甜蜜的食物,慢慢融化流淌在口舌之间,流淌在苦涩的心里。我们看到这样一开始还觉得好笑,慢慢的看着她们的样子,却是忍不住的心酸。新兵纷纷回到自己的地窝子,将自己的收藏拿出来与大家分食,我感觉就像过年一样。我也将母亲给的巧克力拿了出来,竟然还有很多人不认识。有一个老兵默默的拿起指甲大小的巧克力,放入口中,然而眼泪却顺着眼角默默的流下来,这是怎样的一种体会,又有怎样的故事藏在心间,我们不得而知。

    老兵们没有哄抢,有的是谦让,有的是幸福的泪水,我们的心彼此又进了一步。

    蒋连长没有要任何一件多余的分食,和大家一样公平的分得一份食物。我们能看出这个老连长眼眶中的湿润,但是却洋溢着欢笑,还打趣的说道巧克力味道真怪,然后将手指在哪里嗦个不停。一群人在操场上围成一圈,每个新兵的食物分食好,就逐个给大家分享,这是我这辈子过的最难忘的一次茶话会。

    吃完大家意犹未尽,两位连长竟然特批今天不吹熄灯号,在场地上点燃一堆篝火,上百人的前前后后抱着,勾着肩膀一首一首的唱着我们熟悉的红歌。

    大家以水带酒,在哪里享受这幸福的时光。小贾靠在我怀里,我抱着她一边唱着歌,一边看着场中央那在堆篝火,火光印衬在每个人的脸上,都是那么红光闪烁,把每个人都照的很美。

    蒋连长这时起身站在中央,举起水杯“亲爱的战友们,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我今天和马连长到团部开会,得到最新的任务。我们这个连在这里开垦任务要做一个收尾。我们即将分配到新的工作任务,下周我们将开拔。本来想过明天开一个中秋的联谊会,但是今天你们送给我们这些老兵一个最好的联谊会,择日不如撞日,今天我就提前告诉大家。一排长还会再这里停留一段时间,你们后天也要有新的同志加入,以便帮助你们一起带新兵。虽然我们彼此在一起......(哽咽),在一起的时间不长,但是今天这一份浓浓的战友情谊让我们这些老兵心里.....(哽咽)....很感动,革命儿女天涯海角,战友之情不分长短,我敬大家一杯,以水代酒,情谊都化在这里。”说完干了这杯“酒”

    底下的老兵和新兵,听到这里都开始都一愣,反应过来后有人开始开始抽泣,慢慢的情绪像燎原的火种一样播种着。大家抱在一起痛哭,这个消息太突然,对于我们,对于老兵都太突然了。

    老兵比我们的触动更大,纷纷抱头哭起来。因为在这里她们留下的记忆更深,更多的回忆,点点滴滴,一砖一瓦,一草一木都是她们和前辈一起用双手建立起来的。

    马连长这时也潸然泪下,站起来很庄重的拿着水杯,大声喊道“敬老兵!”

    我们都站立起来“敬老兵!”向这些老兵致意!

    老兵也站起来“敬老兵!”而她们致敬的是那些先前在这里耕耘的老兵。大家三五成群相互抱在一起,相互的安慰。这时候小林哽咽的哭腔唱起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……”,随后整个军营跟着响起来这首承载着我们最深情怀送别的歌。

    整个篝火晚会到了深夜才散场,所有人带着各自的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,带着浓浓的不舍情,回到那漆黑的夜里,但是心是暖的,是热的。

    很快到了临别的时候,我们都拿着最好的私藏,和那些平时最亲近的老兵惜别。一把木梳,一面镜子,一个发卡,一件件小物件是我们新兵能送给这些老兵最后最好的礼物和念想。然而老兵们将自己的生活用品,一盏油灯,一包蜡烛,一条被褥,一个水壶相赠,没有人会去嫌弃这些不等值的物品,因为在我们和她们心里彼此送出的都是一样厚重的情谊。

    分别是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不想面对的,也不得不面对的,有的是短暂的,有些是一生的,此时一别也许会不久相遇,也可能是天涯海角此生不见。

    战友的情谊之所以浓重,因为那是不带任何利益的,赤诚的,简单。

    看着军车将一个一个生活的面孔带离这座荒野外的军营,留下的人是落寞的,走的人是不舍的。大家跟在车后面跟着,跑着,挥着手,挥着泪,目送军车逐渐的远去,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。一群女兵抱在一起痛哭,相互安慰,相互无言!

    整个军营大一下感觉空荡荡的,剩下的老兵纷纷过来安慰,大家才慢慢收拾离别的心情。夜晚的天虽然夕阳依旧,但是让人却感觉有点冷。晚饭时候,大家几十人都在食堂里吃,位置够坐,但是今天却没有了喧闹,只有互相挤了个笑容,然后相互坐下静静的就餐。

    马连长看到这个状态,对我们大家说道“她们走了,我们确实很不舍,但是这次她们是调往市里被服厂,条件比起这里要好很多,所以大家也不必太担心难过。这里以前是我们团最艰苦的地方,团里考虑到她们长期的付出,又有这样的新任务的机会,结合在一起才有了这次调动,我觉得我们该祝福她们。大家都赶紧吃完,明天还要有新兵到呢。那时候你们就是老兵了哦!”

    大家听连长这么一说。心情好了不少,话匣子也开始打开。一排长和剩余的七八个老兵也凑过一起,大家的话题都集中在明天的新兵上面。

    一夜无话,第二天一早除了一排长带着些老兵在营房里值守,我们还是到开垦的地方做一些收尾工作。

    刚到就被男兵连围个水泄不通,问询调令的事情,马连长和郝连长是知情的,但是部队有自己的规定,所以做了保密任务。好多男兵当时都哭了,说怎么就走了呢,连个送行的机会都不给。孙国伟没有哭,只是很少见的看他没有贫,一句话也没有说,转身安静的走开了。大家只好收拾心情,默默的都去劳作了,整个场面很压抑。

    我们散场时,郝连长对马连长说“这是男兵攒下来的手套,新兵来的时候用得着。”然后将厚厚一叠手套交给了马连长,然后带着人返回他们五公里外的营地。

    我们意兴阑珊的唱着南泥湾回去,马连长这时候突然停下,“姑娘们,记得你们刚来的那天吗?”

    “记得呀”很多人附和着说。

    “那你们记得,我们的那些老兵当时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,我们不能弱了她们留给我们的气势,虽然我们只有十几个人,但是我们要唱出她们上百人的气势。不能丢了我们老兵的脸。”马连长正色的对我们说。

    大家听了连长的话,都觉得醍醐灌顶,是呀,不能丢老兵的脸,怎么能让这种珍贵的传统断在我们这里,我们要做的更好。

    然后,十几个人扯着嗓子,踏着整齐的步子回营地。还没进门口,就看见一排长站在门口,朝着我们露出微笑,这是一个欣慰的笑,因为她看到不是十几个人,而是成百的战友的影子。

    当我们踏进兵营,好家伙,最少有五六十人的新兵站在哪里,虽然有些年纪比我们这批大一点,但是大多数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女。

    我们上演着同样的场景,整齐的报数,挺拔的身姿,都让这群新兵蛋子看的一愣一愣的。政委一样上前做了鼓励,然后宣读了新的人事任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