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五百五十四章 陛下不会听任何人建议!

    五日转瞬即逝。

    秋日大典也在万众瞩目中开始。

    大典一开始,嬴政就率先祭祀了大禹。

    在五帝之中,禹无疑是最具有事功精神的一人,也是后人中唯冠禹帝以‘大’字,这绝非虚妄之颂,实因其功业超迈千代,奠定了华夏文明之根基也。

    大禹治水以救民,划九州而立制,设井田以安农耕,封国建制以明国家,设天子百官并常备军队以统诸侯......

    凡此等等。

    一言以蔽之,华夏迈入国家时代,自大禹始也。

    嬴政对大禹的尊奉是发自内心的。

    他同样期许自己创立的制度,能如大禹的诸侯封建一般,延续上千年,甚至是更久。

    但同样这次的大祭也是一场政治对话。

    是始皇向天下臣民再次正面宣示新政宗旨。

    而且在这次的大祭中,嬴政第一次全面回顾了六国的失政暴虐:‘六王专倍,贪戾慠(ao)勐,率众自强,暴虐恣行,负力而骄,数动甲兵。阴通间使,以事合从,行为辟方。’

    也第一次正面提出了秦灭六国的起因和宗旨。

    即内饰诈谋,外来侵边,遂起祸殃。义威诛之,殄熄暴悖,乱贼灭亡。

    这是对山东六国民众的昭示,也是对复辟势力的警告,六国乃自取灭亡,非秦无道也,而后便是全面的回顾了秦政的德风化俗一面,列举了天下太平大治的种种善绩。

    这次大祭十分庄重宏大。

    总体意向是明确的,又隐含着某种微妙意蕴。

    不过。

    百官的关注点都不在大祭上。

    而是这次参与大祭的人选中,诸公子竟皆在列,唯独少了一人,便是十公子。

    全程下来。

    都是长公子在主事。

    这让不少官员神色微动,心中也不禁生出一抹意动之色。

    唯有李斯等人眉头微皱。

    这次的祭文,他们察觉到了些不同寻常,陛下似乎对六国余孽彻底没了耐心,也彻底放弃了维稳的想法,更为甚者,还在这次的祭文中强调了德风化俗。

    这跟大秦自来的法制相悖。

    李斯看着始皇宽大的背影,眼中闪过一抹凝重。

    对于德治,他自是厌恶。

    不过大秦不可能全面转向德治,因而他虽有些不解,但也并非太过放在心中,只是陛下一言一行都不会那么简单,这次秋日大祭本就举行的突然,又如此庄重宏大。

    恐是暗有深意。

    “陛下究竟是意欲何为?”李斯在心中盘算着,眉宇间却是皱的更紧了,回过头,他看着身后的一些朝臣脸上止不住的喜色,神色略微有些不满。

    陡然间。

    他似想到了什么,脸色微微一变。

    儒以文乱法。

    儒家推崇的德治,讲究的非是以法治人,而是推崇以品性治人,若是拉长来看,而今真正能让陛下如此上心的,朝堂上下,恐唯有一人。

    就是十公子!

    也唯有德治能为其开罪。

    想到这。

    李斯瞬间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他望着四周面露喜色的百官,眼中不仅浮现一抹冷色,他们以为十公子这次在劫难逃,殊不知,陛下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十公子,甚至肯为十公子做出一定的取舍。

    这次十公子之所以没有出场。

    实是以退为进。

    “只怕百官全都想错了。”李斯低声道:“十公子固然违了法,但十公子所为,竟皆利于大秦,陛下是何等人物,又岂会因小失大?这些人这段时间的所为,完全枉顾大秦政事,实是愚不可及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陛下最终会如何处理?”

    “现在朝堂大多半朝臣都站在长公子一方,若是陛下轻举轻放,就算提出了德治,恐也会引得朝臣不满。”

    “不对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前几日特意征询了退下老臣的建议。”

    一念至此。

    李斯已全部明白了。

    朝臣弄出的这出乱象,陛下根本就没放在心上,也从来没有想过处罚十公子,只是朝臣群情激奋,陛下的确该给天下一个交代,因而陛下就堂而皇之的给了朝臣这么一个交代。

    李斯冷笑一声。

    最终不禁的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朝堂的官员很多还没反应过来,天下早已变了,大秦非是昔年的夏商周三代,而今陛下大权独揽,根本就不会理会朝臣的建议,想靠口舌、上书、弹劾,就影响到朝政,让陛下不得不做出妥协,这些人注定打错了主意。

    他们越是弹劾。

    陛下就越不可能退步。

    皇权岂能儿戏?

    “陛下既已选定十公子,我也不能再这般犹豫了。”李斯心中暗暗做出了决定。

    此后,始皇又祭祀了舜帝。

    这让李斯对自己的想法更加认可了。

    舜帝在主流正史中,人品功德堪称五帝之最。

    其一,舜帝最孝慈,顺适屡屡虐待自己的父母兄弟而不反抗,最终感化了父母兄弟,其二舜帝爱民,法度平和公正,其事迹多多,其三,舜帝敦厚仁德,堪称王道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