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四百六十三章 是为谋万世!!!(求订阅)

    秦落衡微微喘着粗气。

    他已彻底明白。

    始皇早就知晓了他的意图,只是始皇对此并无异议,甚至是默许其尝试。

    因为他是始皇。

    是普天下第一位皇帝。

    他有超出常人理解的的自信。

    所以才敢让自己去大胆尝试,因为他是嬴政,他自信能承担下一切后果,也因为有嬴政的存在,大秦始终都能保持在可控范围。

    秦落衡垂下头。

    低声道:“儿臣让父皇忧心。”

    嬴政澹澹道:

    “看来你想明白了一些事。”

    “治理天下从不是易事,而决断一件事,也从来都不容易,你的一些想法,的确有可取之处,而这便是朕能纵容的原因,只不过你比扶苏有一点好,扶苏执拗不化,而你善于反省反思。”

    “但还不够。”

    “四海八荒,皆归大秦。”

    “想治理这么庞大的国土,没有经过深谋远虑,全盘考量是治理不好的,一时拍脑袋的想法,或许的确有可取之处,但未经细究,上上下下都会出现很多问题,而这些问题,起初其实很难关注的到。”

    “然等真的察觉,恐已酿成了祸端。”

    “在军中设立军司马,这个想法其实很好。”

    “也利于军队保持战力。”

    “而你的确考虑到了很多,比如楚人、百越人、被征发的秦人,但你却忽略了已驻守在南海的二十万大军,也忽略了朝堂官员的私心。”

    “人都是有私心的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百官一致认同的大政依旧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因而一定妥协是必须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考虑太过片面,完全忽略了关中氏族,朕知道,你并不想受制于关中氏族,因而一致在有意疏远,但你莫要忘了,人力终有穷尽,仅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成不了事的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......”

    “关中氏族也好,六地一系也罢,都是大秦臣子。”

    “你口口声声说百官心中有隔阂,但你心中又未尝不是呢?”

    闻言。

    秦落衡脸色一白。

    嬴政继续道:

    “你的才具远在扶苏之上,但才具这东西,够用就行了,太过未必是好事,尤其是想法太多,而思考又太少时,才具反倒成了一种负担。”

    “处事讲的是谋而后动、思而后定。”

    “你好好想想吧。”

    “朕可以帮你解决一些事,但不可能一直这样,有些事情,终究是要靠你自己去决断、去面对,即便付出的代价会很惨重。”

    “你既肯来找朕,应是找到了安抚边地士卒的办法。”

    “说说吧。”

    秦落衡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。

    沉声道:

    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多谢父皇在朝堂替儿臣纾难,儿臣感恩,而此次前来,儿臣的确是存了解决隐患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南海边军二十万,这个数量并不少。”

    “眼下关中老秦人占比关中堪堪三成,若是再行以往的政策,迁徙士卒家人族人去南海,这将会直接迁徙数十万户之巨,经此之后,关中老秦人占关中的人口比例恐将不足二成。”

    “此实在令人担惧!”

    “迁徙关中民众是万万不可。”

    “世人皆不患寡而患不均,这次南海策略的变更,相对而言,对驻守在南海的士卒其实有所不公,他们驻守南海数年之久,长期背井离乡,饱受环境艰难之苦,若是听闻这个消息难免会心神浮动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恐会致使军心动摇。”

    “对于这些士卒,寻常的财物补偿,绝非是好主意,南海艰难,就算有财物也很难用出,因而并无多大用处,甚至还会勾起新入伍的士卒觊觎,到时新旧士卒凝合只会越发艰难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实不敢以此上书。”

    “然南海士卒的情绪必须安抚。”

    “而安抚这些士卒最切实可行的办法,其实是让他们回家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建议在军中推行轮替制。”

    “每隔一段时间,将驻守在南海、北疆的士卒进行一定数量的轮替,放回驻守边地过久的士卒,而后补充更为年轻精壮的士卒。”

    “以此实现军队有序的进退补充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每一次轮替,都意味着军中将有新兵进入,而新兵也都将进行统一的练兵、整合,从而能让军司马一职,彻底在军中保留下来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相信,军中经过几轮轮替后,大秦士卒都将秉持同一信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