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二章,故事二

    前年的暑假,李红受金梅和她爸妈之邀,在这水乡旅游了三天,看到了与高楼大厦矗立,高速公路盘旋,轿车流滚滚的大城市,那繁华忙碌的景象,相比下的另一番清静,幽雅的景色。

她住在了离赵镇的金梅家不远的旅店里,金梅的五口人之家居于石桥边,一个翠绿树木环绕古院子里。

大院外,石板铺的人行窄路下,流淌着碧清的河水,小码头上停泊着白色,黑色顶蓬的木船,就如城市的出租车。这里的人们到远处出门或购物,游客去游览全镇,都乘船而去。

大院内,有金梅家在内的三个人家,两棵茂盛的杨梅树,叶荫遮住了火热的阳光,满院都荫凉。几个花坛里鲜花灿烂,香气纷芳。引来了小鸟歌唱,蜜蜂,蝴蝶翩翩起舞,一片大自然的美丽景色。

三家人住的青砖灰瓦房,高大宽大,都是一明两暗。金梅家居住三间老屋,一间住着金梅的爷爷,奶奶。他们身体硬朗,退休于镇上的一所公办小学。

爷爷喜爱诗词,书法国画,奶奶原是小学音乐老师,镇上的老人乐队的队长兼指挥,能唱会弹钢琴。

两位老人家乐观随合,学识广博,邻居和镇上民众都喜欢的二老,也是街道居委会的忙人。

房屋的中间正房是客厅,招待客人和家人用餐,会聚所用

另一间是金梅爸妈的居房,他们己四十多岁,虽是镇上一个江南刺绣私企的员工。可确知书达理,文貌双全,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。也和这镇上的人们一样,朴实文雅,孝顺金梅的爷爷,奶奶,尊敬长辈,和邻里相亲相助很有人缘。

李红的到来,更让金梅的爸妈忙里忙外,给她做本地特色的饭菜,有了空闲时间陪着女儿和她一同游览全镇的各胜古迹。

近两天白天,李红也去参观了著名作家茅盾,即沈雁冰和一些文人墨客旧居,这才知晓了他们那些为历史长河描绘出风貌的名著《子夜》《林家铺子》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等。

也有

晚上,金梅的妈妈和女儿与李红乘船去观看镇上年久有名的社戏。一只乌蓬船从小石桥起始,由街下河道向镇子广阔的水域驶去。河两岸的老屋,老店,名胜古迹,慢慢向后退。李梅望见了鲁迅先生的小说《社戏》描写一样的水乡美景:

“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的清香,夹杂着水气中扑面吹来,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,淡黑的起伏连山,仿佛是铁的兽脊似的,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。

最惹眼的是讫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,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,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,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,就在这里出现了”

陈红乘坐的船来到河上的戏台,那周围也是挤满了一只只乌篷船。

这戏台和近百年前,鲁迅先生的见的模样太不一样了,台子上电子灯光闪亮,扩音的大音箱立于两旁。

她先见的不是唱传统戏的“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,捏着长枪,和一群赤胳的人打仗”

而是,青春亮丽,服饰鲜艳的少女们的歌舞,和电子音响的伴奏。好一会才横笛悠扬,响起戏剧的音乐,一场正式演出开始了。

先唱的是黄梅戏《天仙配》的片断,后尔越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

那天,月光十分皎洁,陈红在飘动的船上,望着像仙阁似的戏台,闻看悠扬,动听的戏曲,和篷船的人们赞尝话语,也是陶醉于中。

社戏演到了半夜,陈红怕金梅的爸妈累到了,就小声起意回返,金梅也点了点头。她们的乌篷船起航了。。

不久,船回到了岔河里,虽夜色多浓黑了,可岸上依然是万家灯火,倒映于水中,如天河的星斗深遂迷人。

到了如今,她也没忘记金梅家乡的一切,也知道金梅生于那个风土人情,人文理志的清雅故乡,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