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九零六章 产业升级

    华夏强大了,他们就是敌视的,敌视之中带着污蔑。

    沈光林是穿越过来的人,他的三观早就养成了。

    因此,他穿越过来之后,虽然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华夏,但是他从来没有气馁过,也不从来不觉得华夏不行。

    每次给同学们讲课,给身边人讲道理,他都是说,华夏总有一天将会超过这些国家,华夏的潜力才是最大的。

    大部分人都不信,但是也不敢反驳。

    大约,这也是很多人把沈光林称为民族主义者的原因。

    所以,面对领导的询问,沈光林也没生气,而是平静的说到,“察其言,观其行,就知道一个人的观点和态度了。我的观点和态度从来不曾改变过,我什么时候就相信华夏能行,确信华夏没有过不去的坎“

    接下来又是一大段思想教育课,生动而详细。

    听了沈光林的话,大家甚至觉得,这个人有点过分乐观了吧。

    “那沈教授,你,“似乎觉得这种说话不妥,领导又换了一种说话,“长城集团这段时间把许多优质产业关停并转了,这是为什么,虽然这不是我们魔都市政府该问的问题,但粤东的领导和苏浙的领导都很关心,毕竟,长城集团的服装产业占据了出口的半壁江山,你们在北海的玩具加工做的也不错.”

    长城集团做的不错的产业很多,他们依托港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,结合内地的实际情况,往往每跨入一个行业就可以迅速的扩大规模并取得利润。

    说起来,长城集团里面有不少湾湾的管理人员,这些人虽然为人小气,但管理水平真的很不错,都是师从塑料大王学来的管理能力,值得肯定。

    沈光林知道管理的重要性,因此很注重经验和知识的积累,也很尊重人才。

    而且,他做了京城大学的教授,有一个好处就是手里有一大批顶尖的人才,这些人可以分析成功的经验,总结失败的教训,至少可以找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果。

    所以,长城集团的管理经验和制度推广的很快。

    但是,如此形势一片大好之下,长城集团竟然收缩业务了,这让很多人都不理解。

    沈光林想了想,给了一个理由出来:“长城集团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了,以后,我们要做有技术有难度有附加值的产品出来,纯粹依靠人口红利赚钱的行业,我们尽量的不去涉足了,这叫产业升级。”

    毕竟,长城集团的敌人一直都不在国内,而在国外,跟国际上的其他企业去竞争,这才更有成就感。

    现在,长城集团规模很大,看着赚钱也不少,但能够有国际竞争力的,还真的不多,更多的还是以低价取胜。

    低价不是问题,问题是要做到物美价廉。

    沈光林经营企业这么多年,也是有些心得的,所谓的物美价廉,绝对不是做出一件商品的品质好的出奇,几十年都用不坏,这不是物美价廉,这是傻。

    物美价廉是一种形容词,是一种感觉。

    大家都是5块钱的东西,你只有一个功能,我有三个功能,而且我做的更好看,这就是我物美价廉。

    至于使用寿命,你的产品能用三年,我的能用两年,这个还重要吗,功能多自然坏的快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