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十九章:海产

    宝钞提举司衙门内,夏元吉看着手中的配方,脑海中不断的回忆着当日在养心殿经历的一切。

    看着屁股下的椅子,在回味今晨,朱雄英在大庭广众之下,给赵勉和泰逵廷仗的事情,忍不住叹息道:“这件事情到我手里,怕是我死了,也不能离开一步了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,什么时候能配出来殿下需要的纸张……”

    夏元吉眉头紧锁,苦苦思虑。

    一道身影快步冲进衙门,看着夏元吉道:“夏大人,夏大人,成了,成了,您看,是不是这样的纸张!”夏元吉的直属下官,吴斌,手中拿着一张特殊的纸张,平铺在夏元吉的面前道。

    “这个、”

    夏元吉也没见过,哪里知道真假,只是拿在手里捏了捏,心中一紧,开口道:“这纸张倒是神奇,比较宣纸,略硬一些,但却可以随意揉捏,还能恢复原状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样,你让工匠们继续努力,我先带着这张纸,进攻面圣,看看殿下如何说,若是殿下认可,那就可以按照配料,大量生产这种纸张。”

    夏元吉知道朱雄英是为了制造新的宝钞,也不敢耽搁。

    身为宝钞提举司的提举,夏元吉太清楚,宝钞泛滥的危害,只是他人微言轻,说话没人听罢了,

    如今事情已经迈出去了第一步,那接下来还会远吗?

    一想到朱雄英承诺的,宝钞提举司将会位比六部,夏元吉心中满是激动。

    来到皇宫午门。

    夏元吉递了牌子,迟迟等待,也不得召见。

    从晌午,一直等到傍晚,天气越来越冷,可宫中依旧没有半点回音。

    乾清宫内。

    “水师调动的事情,已经发文了,明天水师就会调动起来,后天第一批水师,抵达渤海,黄海,希望你的办法,能解决内地粮食不足的情况吧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叹息一声,从晌午说到傍晚,天色已经暗淡,这才有了一个确切的目标。

    “皇爷爷圣明,三地受灾百姓,一定会给皇爷爷歌功颂德的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面带笑容,对着朱元璋拍马屁道。

    天灾无情,哪怕朝廷反应的再快,水师调动的在迅速,死人也是在所难免,人力难以抵抗。

    而朝廷能做的,只是尽最大可能,减少伤亡数量。

    让国家,地区,民众的损失,降至最低。

    “宝钞的事情,如何了?”

    朱元璋心中牵肠挂肚,宝钞是他一手推行的,到了今日,反倒成了祸国殃民的剥削工具。

    不挂着,不行啊。

    “宝钞的事情,暂时还没理清楚头绪,新宝钞还在制作中,最大的难处,还是如何收回民间宝钞,如果能有效的收回民间宝钞,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一听到宝钞的事情,唉声叹气道。

    民间宝钞,不下三万万贯,想要回收,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你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吗?有什么想法,说出来,爷爷帮你斟酌斟酌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深吸一口冷气,他已经快要等不及了,三年?他连一年都不愿意等待了。

    一柄自己筑造的,可能会毁灭大明的利剑,时时刻刻悬挂在自己的头顶上,闹得他已经是彻夜难寐。

    寝食难安。

    “想法倒是有,不过难度也不低,当然,如果皇爷爷支持的话,事情还是容易办的,”

    朱雄英脑海中快速冒出想法,但又一个个被他扑灭,直到,脑海中出现了这个不算成熟的办法。

    “说来听听!”

    朱元璋沉声询问道。

    “民间宝钞泛滥,常常发生一大袋子宝钞,而不能果腹的事情发生,而水产丰富,除了运往灾区赈灾,也可以运送到各城镇,用水产,收回宝钞。”

    “一边捕捞,一边运输,在用水产换回宝钞,同时让各地官员行动,以严刑峻法,逼迫各地官员,对于宝钞私印的事情,进行严查,彻查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双管齐下,应该可以收回大部分的宝钞,只要让民间的宝钞,停留在五千万贯到八千万贯之间,宝钞泛滥贬值的事情,也就可以遏制了。”

    宝钞私印的事情不少,但毕竟朱元璋不可能让别人吃了自己的发财奶酪,对于私印宝钞,杀的人也不少,而如今民间宝钞泛滥。

    私印宝钞已经吃不饱饭了,甚至宝钞还没有纸的价值高。

    那些私印的,也已经换营生了。

    “用水产品换回宝钞?除了水师军费,运输费用,一本万利啊,这个可以搞,应天府的宝钞数量最多,先从应天府做!”